那所學校的學生主要是仰光北部的緬人孩童,而她覺得很難融入。
「就像翻出我墊在家具底下的客家花布,這是一趟重新審視生活物品的過程,」選擇收入書中的百件物品時,篩選標準逐漸成形,「有許多都是和自己關係很深的私物,」張亦絢坦言內心曾經歷一番掙扎,「這當中,似乎有許多是社會性、公共性不夠的物品, 但這也是《感情百物》的特別之處,這是一本正視私密性的書籍。」而在那樣的環境裡,教會她們活得誠實、坦然自在, 擁抱自己、與每一個不同的靈魂。
」張亦絢自承,她的生活裡,那些沒被社會意識鞭策過的部分,或許也算是幸運的,而藉由《感情百物》,張亦絢重新面對、理解與梳理從未被觸碰的角落,「像是翻開生活的夾層一樣。」張亦絢總愛尋求刺激、從斜坡俯衝而下,一次摔得極其嚴重,但一向秉持「玩比較重要。「我可能滿奇怪的,可是啊,我的朋友們一個比一個更奇怪,」張亦絢笑談自己讀中山女高時,新生訓練第一天,隔壁同學突然沒頭沒尾地問她一句:「妳有看職棒嗎?」張亦絢笑著說,「難道我看起來像熱衷職棒嗎?」但那些出乎意料的對話,卻牽起她與許多朋友間的情誼。「法國人或許不是外放熱情的,但他們會用你意想不到的樣貌,提供協助。」的她,當時心裡第一個念頭,卻是「我實在很怕玩伴去跟大人告狀,說是我帶他去衝的啊。
」 張亦絢的少女時代,若再往回推一點,回到和同齡玩伴一起騎腳踏車的童年,「現在想想,那次摔得還真是罪有應得啊。」好比刻板印象裡,推崇女性氣質,「那種氣質的有價感,就是物化。即便如此,法庭依然認為以上障礙仍不足以總結納加德藍在濫用毒品時的精神失常。
根據國際赦免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組織學者霍華德(Rachel Chhoa-Howard)表示,這起事件已觸犯多項人權法規,「對智障的人判處死刑是很殘酷的,他當下可能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他說:「低智商的納加德藍,和其他國家一樣是毒品犯罪集團的受害者。新加坡在2013年修改禁毒法,而楊偉光符合運毒跑腿身分,改判打15鞭及終身監禁,成為第一位逃過死刑的死囚。他在2009年被捕時,聲稱自己是被毒販脅迫,若不服從將殺死女友的情況下運毒。
馬來西亞外交部、新加坡反對黨及非政府組織積極向新加坡政府請求特赦,民間也有近兩萬人連署參與免除死刑請願。新加坡方面,廢死倡議團體「新加坡反對死刑運動」、「我們相信第二次機會」經常受到政府打壓,但依然活躍於爭取生存人權,希望有朝一日新加坡能夠實現廢死理想。
他也患有輕微ADHD,語言流暢性、設定轉換、抽象推理、解決問題能力等功能都有缺陷,是邊緣智力(Borderline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患者。」 Reading the entire situation of Nagaenthran K Dharmalingam just gets me so mad honestly. - an entire system of administration bent towards the goal of ending a life. He gets executed in 9 days & we can possibly do something, together. Sign the petition: https://t.co/G3xt8dU3aD — 𝑩𝒉𝒖𝒗𝒂𝒏 𝑫𝒂𝒏𝒊𝒆𝒍 𝑴𝒐𝒉𝒂𝒏 (@maybebhu) November 1, 2021 廢除死刑馬國朝野陣營的共識,馬國在2018年5月政權輪替後,執政的希望聯盟政府曾推動全面廢除死刑,但面對了民間強烈的輿論反彈。最終在2019年3月,馬國政府取消全面廢除死刑的計畫,改為只取消11項罪刑中的「強制死刑」。2007年,一名馬來西亞青年楊偉光因在新加坡運送毒品被判死刑。
2020年10月過世的馬國前首相署法律事務部部長劉偉強,在希望聯盟政府任內積極推動廢死,他強調死刑無法有效預防犯罪,是個無法復原、不符合國際人權標準的處置方式。11年前,馬來西亞智能不足男子納加德藍(Nagaenthran K Dharmalingam)因涉及走私42.72公克海洛因進入新加坡,被法庭宣判死刑,執行日為本月10日本週境外移入個案的基因定序結果出爐,羅一鈞表示,上週到今天檢出的8例基因定序結果都是Delta變異株,這8例有來自美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南非等等的入境者,其中6例是突破性感染。陳時中表示,以前對COVID-19疫苗剩餘劑量的控制較為嚴格,有預約到、沒湊足一定劑量就會暫停施打,但現在開始都會開放,只要有預約到,即使要新開一瓶疫苗都可以開來施打。
施打對象方面,接種AZ、莫德納疫苗需滿18歲、BNT疫苗滿12歲、高端滿20歲,至於要施打第2劑者就照著建議時間,基本上是10到12週。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例本土個案(案16547),為印尼籍30多歲女性,長期在臺工作,11月1日因工作需求進行採檢,結果為陰性,11月4日再次因公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40。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有一成到兩成的個案在輕微感染之後,不會產生任何抗體,這個個案初步推斷屬於這一兩成,感染後病毒低且輕微、沒有產生抗體。
而抗體快篩結果會需要比較複雜的判讀過程,要仰賴專業人士解讀,且打疫苗也會造成抗體陽性,所以食藥署沒有核准家用抗體快篩。BNT疫苗87萬劑到貨、開放醫院使用剩餘疫苗 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11批BNT疫苗87.17萬劑,已於今日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5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40多歲,分別自法國、泰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及柬埔寨入境,入境日介於10月22日至11月3日。已匡列接觸者5人,列居家隔離。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及防治,以釐清感染源。有媒體詢問,在春節10+4的居家檢疫規定發布後,有民眾防疫旅館15天想改成10天卻被拒絕,陳時中表示,訂房的爭議將回到《消保法》的相關規定,例如訂房何時可以取消或修改,他也對檢疫時程縮短造成民眾預定旅社的困擾表達歉意,並坦言是不得已的情況,但為了讓更多國人能夠在春節返台,呼籲民眾多多包涵配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個案及6例境外移入。目前國內累積共有189例個案屬Delta變異株,其中43例本土、146例境外。
另外,針對民眾對抗體、抗原快篩的疑問,羅一鈞在記者會上解釋差別,如果民眾擔心發病是不是COVID-19造成,就要做PCR或抗原快篩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例本土個案(案16547),為印尼籍30多歲女性,長期在臺工作,11月1日因工作需求進行採檢,結果為陰性,11月4日再次因公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40。
施打對象方面,接種AZ、莫德納疫苗需滿18歲、BNT疫苗滿12歲、高端滿20歲,至於要施打第2劑者就照著建議時間,基本上是10到12週。已匡列接觸者5人,列居家隔離。
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及防治,以釐清感染源。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5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40多歲,分別自法國、泰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及柬埔寨入境,入境日介於10月22日至11月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個案及6例境外移入。BNT疫苗87萬劑到貨、開放醫院使用剩餘疫苗 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11批BNT疫苗87.17萬劑,已於今日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有一成到兩成的個案在輕微感染之後,不會產生任何抗體,這個個案初步推斷屬於這一兩成,感染後病毒低且輕微、沒有產生抗體。有媒體詢問,在春節10+4的居家檢疫規定發布後,有民眾防疫旅館15天想改成10天卻被拒絕,陳時中表示,訂房的爭議將回到《消保法》的相關規定,例如訂房何時可以取消或修改,他也對檢疫時程縮短造成民眾預定旅社的困擾表達歉意,並坦言是不得已的情況,但為了讓更多國人能夠在春節返台,呼籲民眾多多包涵配合。
陳時中表示,以前對COVID-19疫苗剩餘劑量的控制較為嚴格,有預約到、沒湊足一定劑量就會暫停施打,但現在開始都會開放,只要有預約到,即使要新開一瓶疫苗都可以開來施打。本週境外移入個案的基因定序結果出爐,羅一鈞表示,上週到今天檢出的8例基因定序結果都是Delta變異株,這8例有來自美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南非等等的入境者,其中6例是突破性感染。
目前國內累積共有189例個案屬Delta變異株,其中43例本土、146例境外。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另外,針對民眾對抗體、抗原快篩的疑問,羅一鈞在記者會上解釋差別,如果民眾擔心發病是不是COVID-19造成,就要做PCR或抗原快篩。而抗體快篩結果會需要比較複雜的判讀過程,要仰賴專業人士解讀,且打疫苗也會造成抗體陽性,所以食藥署沒有核准家用抗體快篩相較之下,前美國駐中國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的任命案在川普上任後4個月後就得到了國會通過。」 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告訴《中國日報》,「伯恩斯的獲選顯示拜登認識到美中關係的複雜性,需要經驗豐富的外交官來處理這些問題。
」 「美國認為任何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未來的作為,包括經濟抵制或禁運,都會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並引起美國的嚴重關切。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則擔任時任國務卿凱瑞(John Forbes Kerry)的外交政策顧問。
問題在於中國,中國政府在(2019)12月晚期和2020年1月向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隱瞞了關鍵訊息……他們應該受到批評……他們一直在阻撓我們世界各地的人進入中國調查,正如拜登(Joe Biden)總統所說,我們需要讓中國人坦白到底曾發生甚麼事。這位現年65歲的外交官有著豐富經驗,曾於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時期擔任國務院發言人(1995-1997年)、美國駐希臘大使(1997-2001年)。
編譯:吳宗宜 美國駐中國大使出爐,兩黨高度共識通過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於11月3日,在兩黨成員大都有共識的支持下,通過拜登總統提名的14項人事案,包括美國駐中國大使的人選伯恩斯(Nicolas Burns)、美國駐日本大使人選伊曼紐爾(Rahm Emanual)、駐新加坡大使人選卡普蘭(Jonathan Eric Kaplan)等,該案將送交參議院院會表決,預計屆時將順利獲得兩黨支持通過(人事提名僅需要參議院過半多數支持即可通過)。在前述人事案中,美國駐中國大使的人選最受外界矚目,儘管拜登政府已將美中關係視為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美國已經9個多月沒有派駐北京的大使。
上一篇:硅料涨51%、硅片涨34%、电池片涨20%、玻璃降37%
下一篇:瑞达期货:玻璃下探回升,期价收跌